综合新闻

工程热物理所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研究生学术论坛航空宇航分论坛——以学术交流赋能人才培养 助力航空宇航科技突破

发布时间:2025-11-25 作者:文/庄恒栋 图/陈培轩 肖可心 庄恒栋 来源:教育处

为了搭建跨单位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深化航空宇航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相关学科前沿技术研讨,11月19日,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举办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研究生学术论坛航空宇航分论坛。研究所党委书记、航空宇航学院副院长徐纲出席活动并致辞,教育处处长吕燕主持开幕仪式,共有6名所内研究生和8名来自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工程科学学院的研究生参加并作现场汇报。论坛邀请了研究所聂超群、赵胜丰、张健3位研究员和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路璐研究员担任专家。

徐纲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和研究生的参与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航空宇航领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探索的轨迹体现在“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这四个“极”的维度,汇聚在一起“向极限目标攻坚”。他勉励全体参会研究生珍惜学术交流机会,深耕专业领域,勇闯技术难关,期待大家成长为支撑国家航空宇航事业发展的国家级优秀人才,以青春之力赋能科技自立自强。最后,他预祝今天报告的同学都有精彩的表现。

论坛上,14 名研究生依次登台汇报,研究主题紧扣航空宇航领域核心需求与前沿方向,涵盖热控系统设计、转子动力学分析、涡轮流动调控、密封技术优化、湍流数值模拟、无人机集群控制、在轨服务智能化、月面建造技术、小行星防御、空间结构设计、临近空间技术、极端环境散热等多个关键研究方向。报告展现了研究生培养的扎实基础与创新潜力,带来了跨界视角与前沿探索,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丰富思路。根据汇报内容,各位专家通过提问交流给同学们提出建设性意见。经过严格评审,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武奥迪获得了一等奖,研究所李迈、刘浩和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曹胜鸿获得了二等奖,黎仕才等6人获得了三等奖。获奖结果不仅是对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激励着青年学子以更高标准投身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

本次航空宇航分论坛的圆满举办,是研究所进一步对研究生教育探索的重要举措。通过跨单位学术交流与专家精准指导,有效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各单位在航空宇航领域的科研合作与资源共享,为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生动力。

徐纲书记讲话

论坛会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