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中日超临界能源环境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中日联合实验室”)建设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成功举行。该联合实验室由研究所与日本东北大学合作共建,此次会议标志着双方在超临界流体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研究所所长陈海生、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亚非处高级业务主管陈海涛出席活动,研究所传热传质研究中心主任陈林研究员、日本东北大学小宫敦树教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参加并为实验室揭牌。会议由前沿与规划处处长刘启斌主持。
陈海生代表中方依托单位致欢迎辞,对日方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长期关心和支持研究所工作的国际合作局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中日国际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是积极响应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举措,希望本次会议能进一步深化中日双方合作,实现国际优质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创新。随后,陈林研究员和小宫敦树教授先后就双方合作背景、当前进展及未来规划作专题报告。报告结束后,双方代表共同为“中日超临界能源环境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
日本东北大学建立于1907年,其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与自然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近年来,依托各级各类项目支持,研究所与日本东北大学在传热传质、高效能源转化和利用等方向上产出了丰富的合作成果。
未来,中日国际联合实验室将围绕热流体传热传质精密光学测试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高效能源动力循环与能源存储/转换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修复技术等方向继续深耕,力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作标杆。
陈海生致辞
联合实验室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