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文章

李威:心中的科学巨匠

 

  同往常一样,闲暇之际打开了网页,进入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官网。一个图标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张熟悉的面孔,旁边标注着四个大字,征稿启事。定睛细看,上面写着:吴仲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心中了然,我的心又无法平静了,并陷入深深的沉思…… 

  您可能好奇了,你为什么要进入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主页?是中科院工热所的学生吗?不是!工作人员?也不是!那是?怎么说呢,应该算是心中一个追逐的梦想吧,而这个梦想,很大程度上又是因为一位科学巨匠——吴仲华! 

  曾几何时,高考完的我们都会面临一个既期待又有些忧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填报大学专业?这个问题让我头疼,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任何人能给指导性的意见或解答,只能靠着网上零零散散的信息大致了解。最后决定:反正是理科的学生,工程类的专业基本都差不多,随便填吧。于是,志愿书上糊里糊涂地勾选了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具体的顺序自己都记不清了。 

  最后被大学录取了,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开学了,听高届的学长学姐开玩笑说,这是个很苦的行业,比如烧锅炉、研究发动机等等,自己也觉得没有想象当中的高大上啊。于是心中难免感觉到失落,默默地埋怨自己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将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啊?甚至想过是不是应该转到其他热门专业。直到在一位老教授的专业导论课程上,我深深爱上了这个专业。经过老师全面深入的讲解,我明白原来任何专业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狭隘,不仅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域和特点,很大程度上还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尤其当老师介绍到我们这个专业一个祖师级的人物吴仲华先生时,更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在课下,打开电脑,输入“吴仲华”三个字并点击进入后,被彻底震撼了: 

  “吴仲华(1917.7.27 - 1992.9.19),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教授兼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工程热物理学报》主编等职。970年在先进压气机国际会议上,与会科学家把吴仲华创立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更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 

  原来这位先生在学术上这么厉害!我自己虽出生于农村家庭,父母教育程度并不太高,可是从小父母就很重视对我的教育,被灌输发奋学习,争取做一名科学家的思想,至今一直将其视为奋斗目标和理想。从小就有科学家梦想的我对吴仲华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以前只知道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伟大科学家,却不曾知道原来自己从事的这个专业在中国竟然有这样一位“大牛”的存在,感觉以前真是孤陋寡闻!再仔细看关于吴先生的介绍,原来他的经历也十分坎坷。如果说我选择热能工程专业是误打误撞,那吴老先生当年却是无奈之举,总之都不是最初就做好全面的准备而去学习研究这一专业。吴先生当年是抱着一颗诚挚的“工业救国”之心去国外学习农业机械化专业,以求造福于中国人民,却由于那个专业不招收外国学生而被动选择了内燃机专业。尽管如此,他仍然在工程热物理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自己所学造福了中国人民。当我看到关于他因开创“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更是无比激动。这些理论受到国外的高度重视和应用,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不仅仅是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会对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这样的大科学家抱着敬仰与热爱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有着巨大的成就,更是因为他们始终不忘初心、忠党爱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冲破重重威胁阻挠,毅然回国,以自己所学报效祖、造福于民。就像我们敬佩武侠世界中的郭靖一样,不光拥有绝世武学、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更因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用自己的一生守卫祖国阻挡外侵,直至战死沙场。这就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我眼中,吴仲华亦是这样的人物。不光在工程热物理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更是用自己一生所学报效祖国,造福于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我了解到吴仲华先生在那个年代受到不公正对待时更觉无比心酸。因为坚持实事求是、直言不讳,认为大跃进中某些做法不符合科学精神,却被批为保守落后,思想右倾;他强调基础,被批为理论脱离实际;要学生努力学习,被批为白专道路等等。受到了大字报批判,成为当时清华两面大白旗之一……就这样,我国在那个年代几乎停止了发动机等一系列热物理类的相关研究。与此同时,英美等国正昼夜不停地利用吴先生当年的理论,研制航空发动机。甚至在后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一次大会上有人评论道:在五十年代初期,国际工程界发生了两件大事:计算机的发明和叶轮机械吴氏通用理论的创立。即便后来吴先生被平反,但国内有关工程热物理的研究仍被冷落很长一段时间。再加上经费等一系列问题,那时我国的航空工业基础研究元气大伤,使得有关技术落后于欧美很大一段距离。吴仲华又重新牵头,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研究在国际渐渐有了些地位。在后来逐渐恢复工作的过程中,吴先生更加珍惜机会、分秒必争、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亲自授课实验等。直到生命最后的那几个月,他依旧坚持科研,把病房当作办公室进行科学研究。 

  这一切,都让本该光辉灿烂的英雄人生多了几分凄凉与苦楚。而这一切,无不深深感染着我,遗憾自己没能早生二十年亲眼见一见这位科学巨匠。为了靠近先生生前的足迹,当我知道吴老曾担任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时,果断励志将来要考工热所的研究生,并且我也知道工热所本专业可是国内的领跑者。 

  从那时起,我努力学习,每当遇到挫折时,只要想着吴老的事迹和心中的梦想就能鼓起干劲。这也让自己大学后来的两三年里过得还算充实,获得了不少奖项。复习考研期间,我也是刻苦钻研,为的就是能考进工热所。原本觉得自己准备得比较充分、有信心考进时,不幸运的事却发生了。第一天考完之后觉得自己发挥的还不错,如果第二天继续保持,很大希望就能考进心心念念的工热所了。可考研的第二天早上不知怎的,觉得头重脚轻,头脑发烫,这么关键的时刻自己却“掉链子”了。可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之前付出的那么多努力不能白费啊,于是坚持走进考场,迷迷糊糊中“熬到”了考试结束,虽然坚持下来了,但是这门考试估计是危险了。中午在同学的陪伴下去附近医院挂了水,下午坚持考完最后一门。最后成绩公布之后,心中万分沮丧,虽然总分也还算不低,但是和其他同考工热所的“学霸”们相比确实毫无优势。就这样,无奈的我只有调剂到其他普通学校,进入上海海事大学。之后了解到,原来这个学校研究生学制都是两年,这样的制度有弊有利,虽能早点毕业,但对于想继续深造、走学术道路的学生来说是不利的,毕竟时间较短,很难短期内做出成果,比如发表高质量的paper。但我能做的只能是继续刻苦学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不荒废研究生这两年的时光。虽然当初硕士没能考进工热所,但我仍想继续读博,将来从事科研道路,而工热所,依旧是我考博的目标。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希望在今年年底报考的时候能有博导愿意接受我,不嫌弃我硕士学校不是重点。此外,每当闲暇之时,我总会关注一下工热所的新闻动态,了解本专业的学术走向或进展。这也正是我开篇所提到的为什么会打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网页。 

  吴仲华先生的事迹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吴老虽已仙去,但他的理论还在、他的精神也将长存,作为工程热物理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我会一直学习钻研,将吴老作为心中的榜样。如若吴老还在,看见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大飞机测试成功,也定会欣慰。祝愿我国的工程热物理事业越来越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让学科创始人吴老失望。 

    

作者简介: 李威,安徽人,上海海事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研究生,深受吴仲华先生事迹和精神的影响感召,立志于投身工程热物理科研事业。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58839号文保网安备案号:110402500028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北四环西路11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邮编: 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