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原理航空发动机研发团队的青年科研人员,我深刻体会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红头文件”,而是扎根日常科研自我规范的行动指南。结合我的科研实践,几点感悟如下:
(1)新原理发动机研发需要大量试验支撑,动辄涉及百万级、千万级合同的签订。面对科研经费的支出,我们应当将八项规定中“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转化为技术的创新,将创新成果在核心部件自主化设计上积累经验,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出更大的创新价值和工程意义。
(2)在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造不如买”的诱惑。但八项规定中“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时刻提醒我们: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团队曾面对高承载低泄漏刷式密封设计难题,国内支撑发动机应用较少,国外技术封锁导致支撑材料缺失。我们没有选择绕过难点“做表面文章”,而是从控制方程出发,逐步建立了单级和多级刷式密封从仿真到设计到优化到材料到工艺到试验到应用的全链条技术攻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于我们青年科研人员而言就是回归科学本真——少些“看上去很美”的汇报,多些“沉得下去”的钻研;少些“锦上添花”的包装,多些“踏实坚韧”的突破。未来,我将继续践行这份精神,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征途上淬火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