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2014年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在这里,总书记明确了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根本原则,那就是坚定不移的走创新驱动的路线。
创新亦作“剏新”,一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二指首先。创新的哲学内涵是一种人的创造性实践行为,这种实践为的是增加利益总量,需要对事物和发现的利用和再创造,特别是对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和再创造。科技创新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涵盖两个方面:自然科学知识的新发现、技术工艺的创新,其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和民族富强的核心途径与主攻方向。古代汉唐宋之所以强盛,至今仍被称之为史学上的璀璨明珠、巅峰之作,与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四大发明的科技创新贡献密不可分;近现代西方国家的高速发展直接受益于科技创新所催生的工业革命。因此,当下以及未来中国的强盛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离不开科技创新,甚至是科技革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坚定不移的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让科技创新迸发力量。
回想我近二十年的科研生涯,始终致力于新原理航空发动机研究,期望有朝一日,我国自主原创的航空发动机能够创新超越,实现该领域的领跑,保障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众所周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我国的技术水平落后国际先进水平20到30年,如何从跟跑到领跑呢?毋庸置疑,有且仅有的唯一的一条途径就是科技创新,要创新理论、创新原理、创新概念、创新方法进而创新技术,最终实现创新超越。还记得博士入学时,导师徐建中院士跟我讲:“我们团队就干一件事,别人干了的事不干,别人能干的事不干”,本质上就是原始创新,向原始创新要战斗力。当然,原始创新型科技工作的特质除了新颖、潜在价值大、关注度高以外,还始终伴随着困难、艰苦、孤独等别人看似负面的特征。那么,它真的苦、真的难、真的负面吗?出自《警世贤文·勤奋篇》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早已告诉我们,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做难事必有所得,因此我们应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保持乐观向上、力争上游、奋斗前行的态度,追梦圆愿。目前,我们团队研发的新原理航空发动机在高推重比和宽速域两个方向都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后面的路会更艰难、更困苦,就像登珠穆朗玛峰的最后100多米一样,在内因和外因双重作用下攀登难度极高。然而,我们的目标是登顶、是超越,作为共产党员和中国科学院的一员,我们应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勠力科技创新,筑梦空天动力,矢志强国攻坚!